
黃海邊上的袖珍小鎮:老壩港,面積16平方公里,耕地2萬畝,卻有著15萬畝的養殖面積,是“中國紫菜之鄉”、“中國鰻魚之鄉”、 “中國漁網之鄉”、“世界河豚魚之鄉”......
從興化李中鎮的水上森林公園游覽出來,我們驅車到南通海安去看海,盡管出生在海邊,也看了很多的大海,但在江南看大海,我還是第一次。
據南通的朋友介紹,離我們最近的黃海,在一個沿海小鎮,叫“老壩港”,車行30公里就可以到達。
老壩港鎮,是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境內唯一的沿海小鎮,也是江蘇省鄉鎮中人口最少、海岸線最短、擁有海洋自然資源最少的鄉鎮,全鎮面積只有16平方公里,全部耕地才2萬畝,海岸線也僅有8.3公里長。
就是一個這樣的沿海小鎮,卻有著眾多的掛著“中國”頭銜的稱號,“中國紫菜之鄉”、“中國鰻魚之鄉”、 “中國漁網之鄉”、“世界河豚魚之鄉”……。
資料介紹,老壩港鎮用最少的海洋自然資源創造出了最大的海洋經濟效益。以主導的紫菜業為例,雖然90%的資源在鎮外,90%的市場在國外,50%的勞動力靠引進,50%的資金靠融資,但是,老壩港鎮在海上的養殖面積卻有15萬畝之多,是該鎮所有耕地面積的7倍,是亞洲最大的現代化紫菜育苗基地,成為名副其實的“海上老壩港”。老壩港鎮的紫菜養殖總量占中國同行業的六分之一,加工量占全國的五分之一,經濟效益占中國同行業的四分之一,銷售收入3.5億元。
老壩港除了紫菜產業帝國以外,還擁有養鰻企業15家和亞洲最大的黑籽鰻培育基地,產值2億元;養殖成鰻2400噸,產值1.2億元,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。一個“袖珍”的沿海小鎮,竟能創造出多個中國之最乃至世界之最,絕非偶然。
老壩港經濟的快速發展,海洋產業的迅速崛起,成就了一大批千萬富翁和百萬富翁,去老壩港的路上,我們看見路兩側都是兩層的別墅,規劃的也很合理。據說,每20個老壩港人中就有一個是老板,成為大家關注的“老壩港現象”。
我是傍晚到達老壩港的,當時已經可以遠遠的看見大海了,但當地人告訴要想真正到海邊還有10多公里,由于天色已晚,我沒有繼續往前走,而是和朋友們在老壩港灘涂上捉小螃蟹,一直到天擦黑兒才返回。為了看看老壩港清晨的摸樣兒,我第二天清早獨自一人再次到老壩港,拍攝了很多袖珍漁港的生活照片。
|